作者:吳子銳|諮商心理師,生命處於三十而立與四十不惑間,勉力於探尋生命的大道。分享以參與者角色投身團體關係的體驗。
最近在與朋友談及領導或是職場人際互動議題的時候,常聽到會抱怨有些同仁或是下屬在執行工作任務時,很頻繁地在每一個步驟或細節詢問「這個可不可以」、「這樣可以嗎?」等問題,即便在主管或長官已經明確賦予下屬擁有權限來處理與決定的前提下,依然會有此些層出不窮的「可否問題」出現。
當中我們能夠理解,對於陌生工作或是高度重視的業務內容,是應當更仔細且審慎處理,但也不乏每一步都要主管或同事給予同意和確認後,才能往下執行的工作樣貌。
從團體關係的角度來看,當每個人都擁有自己角色的時候,我們都對這個角色具有一些解釋,這個解釋當中有一部分是真實的理解,有一部分則是來自於一種互動性,或者是想像中的理解。真實的理解包含了,像是特定職位所被規範擁有的權威或權限,如同我們在公司體系在企業體系當中不同的職位高低,的確擁有不同的權限來決定公司事務,或者就連調閱、審批某些文件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很明確的看見當中真實存在的權力差距。
而在這一些可觀察、被說明的權力差距以外,我們也會看見一種使用自身權力的樣子,或著說是風格。有些人比較明快、有些人比較猶豫,也有些人是需要獲得很多同意或保證後,才能順暢的運作自己的權威以達成任務和目標,也就是上述例子中所提及那些,在工作中屢屢提出「可否問題」的人們。
個人運作權威型態的養成且不深究,但當人們能夠閱讀並辨識出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中如何使用自己的權威時,才能夠開始有意識的明瞭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職場行為、情緒、態度轉變等的發生脈絡,也才能藉著這「理解」的過程,將心力轉回主要的工作任務,或是那些真正需要投注資源處理的事情上。
Comentarios